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忘性非常大,有些词的含义讲过多遍也记不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重复!记忆需要理解加重复,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以为,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课堂限时做文言文练习(1至两篇),做完后马上评讲,解决练习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点》(httbr://)。学生做了至少4篇文言文后,老师再把这篇文言文中考查过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卷子,再次考查。题目内容设置为:1.实词解释(多个解释的也要写出来)。如:比:①② 竟:①②③④2.虚词辨析(可以用填空的题型,也可用选择题的题型。)3.翻译(包括“白译文”“文译白”两种题型)“白译文”:即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这也是高考翻译题采用的翻译方式。“文译白”就是用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吾还也!高考考的是“白译文”即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为什么还要练习“文译白”呢?我认为有以下作用:(1)、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通过考查的方式,给学生稍稍施加压力,让他们更加注重对文言文原句的记忆,积累语感。相当于是背文言文,由于背整篇难度太大(当然,教材中经典篇目还是要一丝不苟全文背诵的),于是我选取其中重要的句子让学生记忆,日积月累,文言语感则可增强。(2)、培养学生的“文白对应”意识。通过每次考试学生的翻译情况来看,我发现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意识。比如,XX级5月份第一次强化训练,有一道翻译题是这样的:原句: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5分)译句应是:华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诱惑程灵洗,程灵洗斩杀华皎的使者,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重点词是“反”“招诱”“以状”“闻”)有个学生这样做答:华皎反过来被灵洗招诱,灵洗斩了华皎的使者,以表忠心。这个学生就没有“文白对应”的意识。“以表忠心”对应原文中的哪句?“以状闻”吗?“忠心”对应“闻”吗?平时有遇到过“闻”表示“忠心”这样的情况吗?同样,“遣使”在译句中也找不到对应之处。我想,这个学生如果写完后再仔细读一读原句和自己的译句,再仔细推敲推敲,应该不难发现“别扭”之处。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指导学生有“文白对应”的意识,写完后,检查一下你的译句中的词在原句中是否能找到“母词”,要有“踩点”得分意识。文言文翻译要尽量遵循“逐字翻译”原则,而对有些特殊句子的翻译,因为要遵循“信”“达”“雅”这个大原则,则又需要灵活地“意译”,“意译”后的句子虽然不能和原句严整地一一对应,但从意思上来看,整体上还是对应的。翻译完后,学生还应该读一读自己的译句是否是病句,并联系全文的内容来检查逻辑上是否有问题,是否跟这篇文章的大意相符合。这点也很重要。比如,仍是这次考试中的一道翻译题:原句: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5分)译句应是:程灵洗一向被乡里人敬畏,前后几任守长常常派他招募年轻人,驱逐拘捕窃贼强盗。(重点词:“素”“为……所”“恒”“逐”)有个学生这样翻译:程灵洗一向害怕乡里人,前后守长恒使他召集少年,抓捕盗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