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简称哈军工。它曾经是中国军事工程技术的最高学府,是全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诸多兵种、数十个专业学科科研教学全部集成在一所院校里的超级综合军事技术学院。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1955 年初哈军工开始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1960 年又增设防化系)。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军校,人称“中国的西点军校”。哈军工的巅峰时期曾与清华、北大齐名,由此可见其地位。哈军工是中央军委唯一直属的正大军区级单位(正部级),校长为陈赓大将(副国级)。与此同时,哈军工是1953年国家唯一重点建设大学,其投资占当时国家财政总收入的2.1%,相当于现在的500亿美元。 开学典礼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70年如日中天的哈军工被迫紧急迫降,轰然解体。最终一分为六,最终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国防科大)、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等“军工六校”,继承和发扬着哈军工的精神。不仅如此,哈军工的血脉(部分专业和教师)还流入了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哈军工精神也渗透于这些高校之中。 哈军工分解图 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70 年,原军事工程学院主体南迁到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8 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习惯简称为“国防科技大学”或“国防科大”。 1999 年 4 月,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升格为大军区级单位,直属中央军委管辖。国防科大继承了“哈军工”精华加之其强大的学术科研实力,堪称“真正的哈军工”。 2、南京理工大学1960年,由原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二系)迁到武汉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1962 年迁至南京,1966 年退出部队建制,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1984 年改名为华东工学院。1993 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现隶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3、装甲兵工程学院1961 年,原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四系)迁至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 1969 年迁至北京改称为坦克技术学校, 1978 年又改建成装甲兵技术学院,现隶属中国人名解放军总装备部。 4、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1961 年,原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五系)迁至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 1969 年迁至南京改名为工程兵技术学校, 1978 年恢复为工程兵工程学院。 1999 年,与原通信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解放军理工大学。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一个分院。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5、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961 年,在原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化学防护系的基础上,在长春成立了防化学兵工程学院。 1962 年南京军事学院防化学系并入该院.并更名为防化学院。 1969 年防化学兵学院与防化学兵学校合并.在北京成立了防化技术学校, 1975 年更名为防化学校。 1977 年 9 月,扩编为防化学院。1986 年改名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现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6、哈尔滨工程大学1970 年,海军工程系(三系)全建制及原军工其他各机关系部的部分干部教师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 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现隶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拆校分建,哈军工只存在了17年。在这17年中,哈军工直接培养了13期共计约1.6万名高级国防科技人才。迄今为止,上述“军工六校”培养的高级国防人才大概30倍甚至50倍于此,加上其他与哈军工有血脉关系的许多高校,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培养的高级人才,恐不下百万之众。 |